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学校要闻>详细内容

“科技创新成果”系列报道:让蔗农“站着把钱挣了”——记99905cm银河有限公司机电工程系“甘蔗捆扎机”的研发团队

来源:99905cm银河有限公司新闻网 作者:石玉丹 编审: 发布时间:2013-05-13 浏览次数: 【字体:

新闻网通讯记者石玉丹、摄影朱敬民在高过人头的茫茫蔗海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砍收、捆扎甘蔗时,腰酸背痛手发麻的辛苦,有望随着甘蔗捆扎机的诞生而终结——前不久,由99905cm银河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研发的甘蔗捆扎机,在2013年4月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交会上人气十足,倍受青睐。该研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农机产品在该领域的空白,而且随着机收代替人收,蔗农弯腰捆扎甘蔗的辛苦将一去不复返,其意义不仅仅是甘蔗收割方式的重大革新,还意味着科技创造价值、科技引领未来与生活的如画美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机会:找上门来的甘蔗捆扎机
“广西甘蔗产量跌一跌,全国的糖价都要抖一抖。”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大,但作为甘蔗主产区而言,60%以上的糖产自广西、产糖量在全国稳居第一的老大位置却是不争的事实。砍收甘蔗的辛苦劳作,长期困扰着广大蔗农。实现甘蔗收割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一直是相关科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在甘蔗收割机械的研发中,捆扎环节的自动化成为影响收割全程自动化的关键。如今,这一格局有望随着甘蔗捆扎机的面世而改变。甘蔗捆扎机如何与我院产生交集的?机电系研发团队部分成员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2012年6月的一天,柳州市一家农机公司给99905cm银河有限公司机电工程系的贺晓华老师打来电话说,想委托柳职院帮忙设计一种可以帮人捆扎甘蔗的农机,希望在年内完成设计并生产出成品。机电工程系与该公司原先在学生顶岗实习及技术开发上均有过良好合作,供职于该公司的柳职院毕业生也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双方建立了互信。基于看中柳职院在科技创新发明上拥有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遂抛出了“橄榄枝”。经多次磋商,对方最终与柳职院签订了正式的技术开发合同。机电系接过了这个可能对将来产生重大历史变革意义的活儿,立即召集人马展开设计研发。
“ 藏龙卧虎”:柳职院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研发团队
事实上,国内农机市场一直存在着甘蔗捆扎机的需求,虽然很多农机公司都想开发一款机器来实现甘蔗的自动捆扎,可一直都没有突破,致使这一领域成为久攻未克的“处女地”。柳职院机电工程系欲凭借自身优势,借机在这块“处女地”上检验自己在科技创新研发上的能力,同时也试图实现以项目引领、示范带动、让师生们从项目锻炼中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和水平的目的。现在机会找上门来,何不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说干就干!一个年轻、高素质、高技能的研发团队组成了,主创人员有系主任韦林及贺晓华、王富春、刘光浩、苏磊、叶青等十余位老师。这是一支团结、高效、务实的团队!作为团队负责人,韦林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控制项目进度、与企业沟通、人员组织、资源调配等工作;贺晓华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善用发散性思维,产品的功能方案和传动方案基本由他完成;他与认真、负责、“经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来”的王富春是老搭档,两人配合默契,从设计到加工、组装的过程中,每遇思维短路,大家碰碰头,智慧的火花又激情闪现,困难得以攻克;刘光浩基本功比较扎实,计算类的活儿就交给他来完成;在贺晓华看来,80后女孩苏磊是一位认真、有责任心、吃得苦、不计较的女孩。贺晓华说:“你交待她一个事情,她哪怕熬夜都会给你弄出来。”而做事有条不紊、细致规范的叶青则负责后期的表格和工程图的制作……在试制样机的最后阶段,柳职院机械厂的一些老师也积极加入到项目进程中来。为完成项目,有的老师在学校一呆就是18个小时,加班加点是常事。由于睡眠太少,贺晓华的喉咙至今还是沙哑状态,但再苦再累,他们从未想过要放弃,并坚信项目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定能够完成。学院也大力支持项目的研发,特意下拔两万元研发制作资金,还调过来一台最高配置的电脑给研发团队专用。副院长熊文华、科技开发处处长谭界忠非常关心项目的进展,经常到现场给予指导。
记者从团队负责人韦林处得知,此项目由刚开始着手设计的4个人,到后来出图纸增加到6个人,随着项目进展的需要,慢慢扩大到试制样机、加工、装配和调试的12人,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专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在合作分工上完美协作,实现了借项目推动、引领研发能力提高的目的。后期7名学生参与了样机的制作与调试,更延伸放大了项目研发的意义。
卖点:科技创新倍增产品经济附加值
样机设计之初,研发人员仔细分析了甘蔗捆扎机的使用环境和捆扎要求,把实现甘蔗捆扎需要的运动形式一一列出,仔细进行诉求拆分,然后一步一步完成。经过艰苦卓绝地奋战,2012年9月,团队拿出了第一份虚拟样机,经演示后得到客户认可,之后实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013年4月9日,第一台甘蔗捆扎机样机“大功告成”,这台样机在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交会上展出时,可谓攒足了人气、搏尽了眼球。因其契合广西糖业支柱产业发展需求而备受关注,前来参观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北海市科技局、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山东禹城市玉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留下联系方式要求进一步商谈合作事宜。防城港港口区工信局更是盛情邀请我院组织人员前去考察,将之推向产业化;山东一位客商原来很想生产此产品,但一直没做成,他很想跟柳职院好好合作一把……现场一度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贺晓华称,项目花时间最多的是整个机器的功能协调布置。研发团队通过分析人捆甘蔗的动作,总结出下料、抱紧、送线、打结四个步骤,然后再用机器模拟人工来完成。开发的难度在于这四个步骤都需要做特定的间歇运动,研发人员把这四个功能步骤按时序要求组合在一起,使该机捆扎甘蔗的速度超过每小时3吨并留有可观的提升余量。委托方鑫牛农机公司的高总称,因为产品的创新和独特性,他相信该机会走俏市场,他高兴地说,希望年内就能够大批量生产,届时鑫牛公司将成为未来的总经销商,让柳职院研发生产的产品,驰骋八桂甜蜜蔗海!
愿望:打造柳职院科技产品发明创造的响亮品牌
“当样机在展会上展出时,我和学生们都很开心,因为毕竟有自己的一份心血和汗水在里面。”参与后期指导齿轮加工、焊接及装配的老师李俊鹏感悟道。每个参与队员都从此次项目研发中获益多多,如团队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项目研发进程中少一个零件都会影响样机的装配和工期,每个环节都要按时完成跟踪到位才行,所以,队员的团队意识很重要。参与项目的学生在设计、加工、装配调试方面,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贺晓华称,相对于轻便、实用的概念,一千多斤的样机太重、体积太大了,下一步要对机器进行小型化和轻量化优化改进,为初步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改造过的机器有望更轻、更简便、更实用,可靠性和稳定性更优越,最大程度减轻劳动强度,使捆扎环节提速增效,在真正服务蔗农的同时,锻炼一支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累人才和经验。目前甘蔗捆扎机项目已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两项专利,“微”处理过的甘蔗捆扎机有望能在今年内与用户见面。
韦林希望,柳职院机电工程系的老师们能为柳州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上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打造柳职院自主创新科技产品发明创造的响亮品牌,造福更多百姓。而更多像贺晓华那样的老师也正在为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团结进取、完美协作的我院机电工程系“甘蔗捆扎机”研发团队


甘蔗捆扎机凝聚了我院领导和研发团队全体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图中左起:李骏鹏、韦林、谭界忠、刘光浩。

甘蔗捆扎机在第二届广西科技发明成果展交会上大出风头,引来众多的咨询者。图中人左起:李骏鹏、贺晓华、刘光浩。

广大蔗农很可能会因为图中这个“大家伙”而结束弯腰捆扎甘蔗的辛劳。

相关信息